現代農業發展普遍面臨“誰來種地、怎么種地”難題,通過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,促進農業節本增效,引領小農戶對接大市場,就是有效的解題思路之一。近年來,巴馬供銷系統充分依托基層合作社網點多、覆蓋廣的優勢,全力推進農業社會服務工作不斷深入,目前全縣供銷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已超5000畝。
該縣成立供銷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,組建了一支涵蓋飛防植保、測土配方、農藥施肥、技術指導、咨詢服務的專業化服務隊伍,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朝著智慧化、智能化方向發展。甲篆鎮甲篆村建立了數字地圖,與無人植保機連線,通過提前規劃線路,實現了無人機在田間真正無人作業。
“通過數字地圖對地形地貌、植被的自動識別,實現更精準的3D打藥,即有水稻時無人機自動施藥,反之則停;施藥還能夠噴灑到水稻背部隱藏區域,田間作業更智能化。”巴馬供銷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負責人介紹,該系統在甲篆村覆蓋面積1000畝,作業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,節約人工超50%。
下一步,巴馬供銷系統將繼續加快構建覆蓋全程、綜合配套、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,做實做強全縣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,并逐漸將服務范圍從糧食作物向果菜茶經濟作物拓展,延伸服務鏈條,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“保姆式”全托管、“菜單式”半托管等服務模式,降低農業生產難度,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發展,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。(記者 王艷群 通訊員 李達)
關鍵詞: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巴馬供銷系統 供銷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 農業生產難度